2020年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0年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位于郴州市南岭大道19号,创办于1983年,是北湖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中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4亩,建筑面积41152.87平方米,固定资产6534万元。学校开设了12个专业和对口升学班,其中电子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平面设计、会计电算化4个专业为国家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省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省涉外劳务培训基地、省特种行业作业人员定点培训单位、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培训基地。
学校是首批国家重点职业中专、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湖南省卓越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2020年,学校评为全国节能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荣获了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三等奖、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我在抗疫中成长”文明风采德育实践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第十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湖南赛区优秀组织奖、全省计生协青春健康工作先进单位等8项省级荣誉,郴州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郴州市职业院校中职学生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等6项市级荣誉。
1.2学生情况
学校办学规模为5000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724人;2020年招生1375人;毕业1268人,其中技能部毕业1079人、对口部毕业189人;学生巩固率98.1%。学生资格证书和岗位证书培训686人次,新增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229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在籍706人,毕业139人。
表2:培训情况表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17人,其中在职在编教职工199人,外聘18人。专任教师192人,生师比19.4:1。双师型教师87人,占专任教师的45.3%;兼职教师18人,占专任教师的10.0%;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80人,占专任教师的93.8%;硕士研究生10人,占专任教师的5.2%;高级教师57人,占专任教师的30.0%;正高2人,占专任教师的1.0%。
表3:专任教师结构一览表(单位:人)
1.4设施设备
2020年,学校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35.31万元,比2019年增加118.8万元。学校有现代服务、机电、电子电工3个实训基地,面积6380平方米,有实习实训室55间,实习实训工位1938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0.48个。有网络多媒体教室82间、教学用计算机750台。图书馆面积1813平方米,2020年纸质图书达76380册,生均纸质图书20册,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10万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是思想纯正。通过参加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法制教育及志愿者活动等,学生提升了文明素养,全年违法犯罪率为零。二是身心健康。学生积极参加体艺“2+1”大课间活动,体质测评合格率92.8 %;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开放,心理健康进课堂,学生乐观上进。三是积极志愿服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好,全年有2000余人次参加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四是专业素养高。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5.95%,毕业率100%。学校推行学生毕业“1+X证书”制度,全年有674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98.3%;145人次获得新增项目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获证率为63.3% 。学生技能竞赛获省级奖17个、市级奖20个,获奖总数名列全市前茅,学校荣获郴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表4:近三年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专业技能抽查情况表
2.2在校体验
校园环境优美,条件优越。一是学校狠抓教学管理,学生学有所得。经调查,理论学习满意度96.7%、专业学习满意度97.9%,均比上年提高0.2%,实习实训满意度95.8%。二是学生文化生活丰富。学校建有学生活动中心,13个社团每周定时开展活动,参加师生1000余人。学校每年举办技能节、体育节、艺术节、德育活动周、篮球节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怀。学生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6.8%,比上年提高0.1%;生活满意度97%;三是学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板报、广播等强化宣传,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以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养成教育。学生校园安全满意度99%,比上年提高1%;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8%。
2.3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构建了资助工作体系。2020年,学校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免”“补”工作为重点,以社会捐资助学为补充,结合国家补助与学校助学开展工作。免学费7171人次,每人每学期1200元,共860.52万元,受益面100%;国家助学金1177人次,每人1000元,共117.7万元;国家奖学金5人,每人6000元,共3万元;爱心助学80人,每人1200元,共9.6万元;校内资助116人。
2.4就业质量
2020年,毕业学生1268人,其中就业学生1079人,升入高等教育学生189人。毕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在99%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就业稳定率90%以上,学生满意率90%以上。学生初次就业起薪平均3500元/月以上,电子电工、机械加工制造等工科类就业学生月工资都达到4000元以上,与2019年基本持平。
表5: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2.5职业发展
学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强,毕业学生70%以上拿到了双证,甚至三证,提高了就业能力;80余名学生因专业能力强,通过单招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师生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奖3个。2020年,学校对部分往届毕业生进行追踪,数据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率达90%;毕业学生工作三年以上有50%工作岗位进行了调整,其中15%的学生职务得到提升,成为了企业小组长或中层管理人员。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十分重视专业建设工作,按照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科学合理修订并严格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为适应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特点,学校按照“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要求,对生源严重不足、首次就业率低的商务英语专业停止了招生,缩减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对就业形势较好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增加了招生人数,新增了幼儿保育专业。
3.2教育教学改革
改革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改革强校。一是积极开展公共基础课改革。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组织公共基础课老师参加线上网络培训、线下听专家专题培训,加深对公共基础课改革政策的理解。同时,我校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的晚自习直播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打造品牌专业,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学校成立了品牌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并由相应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全过程实施指导和监控。思想政治、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三门课程已顺利评选为省专业教学团队。三是教师改革教法,竞赛成绩喜人。6个团队参加职业学校教师职能力比赛,获省三等奖4个,市一等奖5个,并获得郴州市团体总分二等奖。语文教学团队3位老师参加郴州市思政课程比赛获得第二名;老师参加郴州市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四是普及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组织16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和7堂示范课,录制视频并分享至教学平台;13位老师参加湖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测评全部合格,其中优秀3个;教师培训学生,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获得省三等奖4个、市级20个奖;开展世界大学城空间建设评比活动,积极准备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的验收。五是对接企业,建设实训基地。学校与国美通信制造中心、深科技、兆驰集团、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佳丝曼等10余家企业密切协作,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按照“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并举、技能水平与素质提升并重”的思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重点培养和全员培训相结合”、“理论培养和下企业锻炼相结合”、“职业资格考试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四结合”培训方式,完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一是专家到校培训。邀请超星公司技术员、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陈承欢教授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专项培训;邀请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贺新元教授、莫兼学教授、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廖广莉教授为我校参加省职业能力比赛的教学团队教师授课、个别指导;邀请省普通话测试员石白雪老师为我校教师开展普通话专题培训。二是网络平台学习。组织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云培训,进行北湖融合团队的练习和答题,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专项培训,多渠道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全年老师参加国培线上4人次、线下9人次,省培线上255人次、线下94人次,市培线上94人次、线下5人次,区培线上726人次、线下179人次。三是教科研成果突出。教师荣获“湖南省第二届民族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个。学校教师主持课题,1个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和1个郴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顺利通过中期验收。教师论文评选,获省级奖28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5篇、优秀奖4个;市级奖3篇、区级奖4篇。北湖区教育局“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获奖4篇。
3.4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设有党委办、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学生处、教务处、实习处、教研室、成教办、总务处、招就办、职教中心、工会办等12个职能部门,立足常规,不断完善管理。一是严格教学管理。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公开课、示范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及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形成了由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系统、教学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调控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常规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教师常规月月检查通报制度、教职工上班打卡及请假制度。二是强化学生管理。学校严格执行《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等制度,认真落实《学生管理细则》,抓实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积极做好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和保护视力的引导工作;通过学生会、团支部和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继续采用子贵校园管理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三是严格财务管理。学校严格执行《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采购招标管理办法》等财经法规,保证收支业务的合法、合规、合理。不断优化《财务工作安全制度》《差旅费管理规定》等,真正做到了支出有据可查,收入来源合理的要求,确保了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四是规范后勤管理。学校以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为工作目标,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后勤工作。同时强化后勤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为教育教学正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五是深化实习实训管理。学校贯彻执行《实验员工作职责》《校外生产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加强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清洁卫生、安全防火等相关工作,确保实习实训正常进行。六是落实安全管理。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安全保卫制度和各种应急预案。定期对校舍、消防、用电设备等重点部位和环节进行拉网式清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面对疫情,积极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晨午晚检及零报告制度等工作,全力维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5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坚持“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的教育理念,开展德育工作。一是落实德育课程开设。学校开设有《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德育课程,去年按要求新开设《历史》课程学期末进行检测,成绩载入档案。同时劳动教育进课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磨炼身心意志。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化长廊、校史馆、图书馆,厚植德育土壤,辅之以电子显示屏、校园广播、校园杂志等强化以德育人的作用。班级板报定期更新、班会每周一主题,全年心理咨询室接受咨询200余人次,学生积极上进。三是推进团组织学生会工作。学生会设有13个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如检查学生日常出勤、班级卫生、寝室管理等。学校现有团员815人,校团委积极组织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推荐及校级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每月开展“校园之星”、文明寝室评比,每周开展政务纪律、政务卫生评比,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四是德育活动硕果累累。学校荣获湖南省青春健康工作先进单位、2020 年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我在抗疫中成长”文明风采德育实践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郴州市长沙银行杯“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朗诵比赛优秀组织奖。学生在“文明风采”活动中获省级奖6个,480班获省级先进班集体,1名学生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名学生获省级三好学生,欧小东老师获首届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最美班主任提名奖,3位教师获2020年郴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3.6党建情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党的建设。一是抓班子队伍建设,增强党建战斗力。学校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106人。党委采用“线上+线下”“集中+个人”等多种方式学习,订阅报刊、购买书籍及学习资料10余套,深化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各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到社区“双报到”等活动,做实“规定动作”,通过防疫抗疫、志愿服务等活动,做活“自选动作”。全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19次、支委会29次、“主题党日”活动23次、讲党课10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二是抓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党建推动力。开展“最美党员”优秀事迹报告会,表彰优秀党员8名;举行第36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号召全体教职工向16位区级、校级优秀教师学习。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党课3次;邀请市援鄂医疗队副队长曾拓业,市委党校讲师李双双作“讲好抗击疫情故事,上好铸魂育人重要一课”事迹报告;组织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4次。通过师德师风考核,与全体教师签订责任状等,严肃教育教学纪律。三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建保障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压实责任主体,履行“一岗双责”。学校纪委参与49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与实施,开展廉政提醒谈话53人次,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专项整改活动7次,节假日期间对党员干部提出纪律要求6次;严格监督落实《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事宜》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开展党纪法规学习和警示教育13次。四是抓党建带群团建设,增强党建凝聚力。积极开展“困难帮扶”“温暖关怀”等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与国美通信制造中心、深科技、兆驰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专业课程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学生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实习等方面建立了互动双赢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实操引进校园,如长沙佳丝曼美容美发公司为学校捐建了美容与形象设计实训室;苏州苏瑞膜公司把课程植入学校,在专业培训阶段委派工程师来给学生上课,弥补了学校实训资源的不足。学校与华翔致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学校准军事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根据教学计划,阶段性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学校派教师管理,企业派师傅指导,有效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学校安排了1079名学生顶岗实习、794名学生跟岗实习,所有实习学生均签订了实习协议,明确实习期间的权责、安全、保险、利益条款,切实维护学生利益。实习期间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管理学生,企业对学生提出考核评价报告,学生稳定率达98%。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每年为企业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2000多个技能型劳动力,用人单位满意度90%以上。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利用假期经营网店,销售本地特色产品,月赚上万元。
5.2社会服务
学校是省涉外劳务培训基地、省特种行业作业人员定点培训单位、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培训基地。学校共组织开展了SYB创业、企业职工、精准扶贫等职业技能培训715人次,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技能型和适用型人才。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郴阳花灯小调”教育传承基地,学校聘请“郴阳花灯小调”传承人陈小兵、周清华为客座教授,定期开展“郴阳花灯小调”的培训和讲座,培养了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5.3对口支援
学校继续对北湖区保和瑶族乡正冲村14户村民开展帮扶活动和电工技术培训,继续帮助安仁、桂东、汝城、宜章等四个扶贫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技能教育。帮助42名北湖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三年制学历教育培训,按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费补贴补助。选派1名骨干教师继续对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职业高中进行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2020年,学校财政拨款收入6333.9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资金为4909.7万元,实际支付3652.4万元,生均拨款经费1.0075万元;国有资本运营预算资金15.5万元;往来资金为1408.7万元。北湖区财政局投入我校中职免学费861.72万元。项目投入44.375万元,其中维修工程32.326万元,设施设备采购12.049万元。
表:经费情况表 单位:万元
6.2政策措施
北湖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先后出台了《北湖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在资金安排、人才引进、人事任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学校制定《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教师奖励与考评办法》《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支持学校根据专业需求、自主外聘能工巧匠、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7.特色创新
案例1: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我国定期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我校应时而动,把技能大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良好氛围,促进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二、方法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技能竞赛机制。学校不断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制度,坚持“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原则,使大赛规范化和常态化,做到年初有计划,过程有落实,工作有总结、学生参赛率高。
(二)结合大赛标准,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学校分析职业技能大赛规程,有针对性的整合专业基础理论,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并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如电子专业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项目专业上要求进行编程,专业组结合竞赛和人才培训目标要求,一年级便开设了C语言专业基础课。
(三)建立培养机制,储备竞赛优秀选手。学校从相关兴趣社团、技能节活动、校内实习实训三个方面选拔动手能力强、专业成绩好的竞赛学生。技能竞赛选手按梯队培养,参加过省、市技能竞赛的选手作为第一梯队,初次选拔进来的学生作为第二梯队,以此形成了“以老带新”“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技能节”常态化,营造良好竞赛氛围。学校每年举办技能节活动,通过宣传、初赛、复赛、决赛四个阶段,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为参加省、市技能竞赛选拔了优秀选手。学校每年都是承办市级技能竞赛项目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单位,积累了不少技能竞赛的经验。
(五)加强专业培训,带动教师队伍成长。学校多措培养技能竞赛指导教师。一是组织国培、省培及相关平台培训。如杨文方老师通过培训和考核成了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二是组织10多位教练老师到校企合作单位和实训设备供应厂家进行实践和专业技能学习。三是聘请专家开展相关校本培训,使技能竞赛有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六)落实后勤保障,不断改善实训条件。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结合技能竞赛项目设备的要求,各部门相互配合及时做好了技能设备的采购和耗材的补充。学校投资106万元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升级,投资13万多元购买了零件测绘技能竞赛项目比赛软件,满足了实训要求。
三、主要创新点和成果
(一)我校技能竞赛成绩都名列全市前茅,连年评为市级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单位。2020年省、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我校取得省级奖17个,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市级奖20个。12名应届生因竞赛成绩优异免试进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郴州市高新区第一届技能大赛电工技能项目竞赛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二)学校积极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评价组织试点工作。申报了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培训评价组织、9个工种的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深入推进职业院校“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金税财务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省教育厅审定的第三批“1+X”证书试点。学生915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证率98.3%。35位教师获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师型教师比率进一步提高。
通过技能竞赛,企业和社会更充分地了解了学校和学生,为学生搭建了优质的就业平台,以及进一步升入高职院校学习创造了条件。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位于郴州市南岭大道19号,创办于1983年,是北湖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中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4亩,建筑面积41152.87平方米,固定资产6534万元。学校开设了12个专业和对口升学班,其中电子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平面设计、会计电算化4个专业为国家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省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省涉外劳务培训基地、省特种行业作业人员定点培训单位、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培训基地。
学校是首批国家重点职业中专、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湖南省卓越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2020年,学校评为全国节能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荣获了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三等奖、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我在抗疫中成长”文明风采德育实践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第十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湖南赛区优秀组织奖、全省计生协青春健康工作先进单位等8项省级荣誉,郴州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郴州市职业院校中职学生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等6项市级荣誉。
1.2学生情况
学校办学规模为5000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724人;2020年招生1375人;毕业1268人,其中技能部毕业1079人、对口部毕业189人;学生巩固率98.1%。学生资格证书和岗位证书培训686人次,新增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229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在籍706人,毕业139人。
表1:在校学生结构情况表 | ||||||||||
项目 | 在校生人数(人) | |||||||||
小计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
专业名称 | 2019年 | 2020年 | 变化率(%) | 2019年 | 2020年 | 变化率(%) | 2019年 | 2020年 | 变化率(%) | |
电子技术应用 | -3.15% | 235 | 195 | -17.02% | 149 | 221 | 48.32% | 209 | 137 | -34.45% |
电子商务 | 10.32% | 239 | 132 | -44.77% | 104 | 227 | 118.27% | 258 | 95 | -63.18%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311.99% | 20 | 25 | 25.00% | 67 | 20 | -70.15% | 14 | 64 | 357.14% |
会计电算化 | 30.81% | 145 | 178 | 22.76% | 121 | 142 | 17.36% | 129 | 117 | -9.30% |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 42.18% | 225 | 226 | 0.44% | 145 | 215 | 48.28% | 153 | 143 | -6.54% |
计算机平面设计 | 30.02% | 141 | 145 | 2.84% | 127 | 138 | 8.66% | 108 | 128 | 18.52% |
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 | -1.21% | 115 | 115 | 0.00% | 102 | 112 | 9.80% | 109 | 97 | -11.01% |
电气技术应用 | -4.75% | 36 | 41 | 13.89% | 37 | 34 | -8.11% | 38 | 34 | -10.53% |
社会文化艺术 | 17.21% | 256 | 154 | -39.84% | 154 | 253 | 64.29% | 166 | 154 | -7.23% |
美容与形象设计 | 0.00% | 0 | 109 | 100.00% | 0 | 0 | 0.00% | 85 | 0 | -100.00% |
幼儿保育 | 100.00% | 0 | 55 | 100.00% | 0 | 0 | 0.00% | 0 | 0 | 0.00% |
商务英语 | 0.00% | 0 | 0 | 0.00% | 20 | 0 | -100.00% | 0 | 18 | 100.00% |
合计 | 7.91% | 1412 | 1375 | -2.62% | 1026 | 1362 | 32.75% | 1269 | 987 | -22.22% |
培训项目 | 培训规模 | ||
2019年 | 2020年 | 变化率(%) | |
资格证书培训 | 843 | 686 | -18% |
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 | 0 | 229 | +100% |
学校现有教职工217人,其中在职在编教职工199人,外聘18人。专任教师192人,生师比19.4:1。双师型教师87人,占专任教师的45.3%;兼职教师18人,占专任教师的10.0%;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80人,占专任教师的93.8%;硕士研究生10人,占专任教师的5.2%;高级教师57人,占专任教师的30.0%;正高2人,占专任教师的1.0%。
表3:专任教师结构一览表(单位:人)
项目 年份 |
教师人数 |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 ||||||
专任教师数 | 兼职教师数 | 大专及以下 | 本科 | 研究生 | 初级及无职称 | 中级 | 副高 | 正高 | |
2019年 | 176 | 14 | 13 | 153 | 10 | 45 | 72 | 58 | 1 |
2020年 | 192 | 18 | 12 | 170 | 10 | 70 | 73 | 57 | 2 |
2020年,学校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35.31万元,比2019年增加118.8万元。学校有现代服务、机电、电子电工3个实训基地,面积6380平方米,有实习实训室55间,实习实训工位1938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0.48个。有网络多媒体教室82间、教学用计算机750台。图书馆面积1813平方米,2020年纸质图书达76380册,生均纸质图书20册,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10万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是思想纯正。通过参加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法制教育及志愿者活动等,学生提升了文明素养,全年违法犯罪率为零。二是身心健康。学生积极参加体艺“2+1”大课间活动,体质测评合格率92.8 %;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开放,心理健康进课堂,学生乐观上进。三是积极志愿服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好,全年有2000余人次参加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四是专业素养高。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5.95%,毕业率100%。学校推行学生毕业“1+X证书”制度,全年有674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98.3%;145人次获得新增项目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获证率为63.3% 。学生技能竞赛获省级奖17个、市级奖20个,获奖总数名列全市前茅,学校荣获郴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表4:近三年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专业技能抽查情况表
项目 年份 |
技能竞赛获奖(个) |
专业技能抽查 合格率 |
|||||||||
国家竞赛 | 省级竞赛 | 市级竞赛 | |||||||||
一 等 奖 |
二 等 奖 |
三 等 奖 |
一 等 奖 |
二 等 奖 |
三 等 奖 |
一 等 奖 |
二 等 奖 |
三 等 奖 |
行政部门抽查 |
学校 考试 |
|
2018年 | 4 | 13 | 12 | 2 | 23 | 100% | 100% | ||||
2019年 | 3 | 10 | 6 | 9 | 10 | 100% | 100% | ||||
2020年 | 1 | 6 | 10 | 6 | 8 | 6 | 100% | ||||
校园环境优美,条件优越。一是学校狠抓教学管理,学生学有所得。经调查,理论学习满意度96.7%、专业学习满意度97.9%,均比上年提高0.2%,实习实训满意度95.8%。二是学生文化生活丰富。学校建有学生活动中心,13个社团每周定时开展活动,参加师生1000余人。学校每年举办技能节、体育节、艺术节、德育活动周、篮球节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怀。学生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6.8%,比上年提高0.1%;生活满意度97%;三是学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板报、广播等强化宣传,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以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养成教育。学生校园安全满意度99%,比上年提高1%;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8%。
2.3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构建了资助工作体系。2020年,学校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免”“补”工作为重点,以社会捐资助学为补充,结合国家补助与学校助学开展工作。免学费7171人次,每人每学期1200元,共860.52万元,受益面100%;国家助学金1177人次,每人1000元,共117.7万元;国家奖学金5人,每人6000元,共3万元;爱心助学80人,每人1200元,共9.6万元;校内资助116人。
2.4就业质量
2020年,毕业学生1268人,其中就业学生1079人,升入高等教育学生189人。毕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在99%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就业稳定率90%以上,学生满意率90%以上。学生初次就业起薪平均3500元/月以上,电子电工、机械加工制造等工科类就业学生月工资都达到4000元以上,与2019年基本持平。
表5: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项目 年份 |
毕业 生数 (人) |
获得相关职业(工种)资格证书 | 就业情况 | |||||||||||
就业 人数 (人) |
对口 就业 人数(人) |
对口就业率(%) | 就业地域(人) |
升学人数 (人) |
就业率(%) | |||||||||
人数(人) | 占毕业生比例(%) |
本 市 州 |
本 省 |
外 省 |
国 外 |
小 计 |
专 科 |
本 科 |
||||||
2019年 | 1486 | 843 | 66% | 1297 | 1312 | 88% | 545 | 767 | 0 | 174 | 141 | 33 | 98.9% | |
2020年 | 1268 | 819 | 65% | 1254 | 1068 | 84% | 398 | 856 | 0 | 240 | 230 | 10 | 98.8% | |
学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强,毕业学生70%以上拿到了双证,甚至三证,提高了就业能力;80余名学生因专业能力强,通过单招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师生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奖3个。2020年,学校对部分往届毕业生进行追踪,数据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率达90%;毕业学生工作三年以上有50%工作岗位进行了调整,其中15%的学生职务得到提升,成为了企业小组长或中层管理人员。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十分重视专业建设工作,按照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科学合理修订并严格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为适应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特点,学校按照“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要求,对生源严重不足、首次就业率低的商务英语专业停止了招生,缩减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对就业形势较好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增加了招生人数,新增了幼儿保育专业。
3.2教育教学改革
改革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改革强校。一是积极开展公共基础课改革。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组织公共基础课老师参加线上网络培训、线下听专家专题培训,加深对公共基础课改革政策的理解。同时,我校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的晚自习直播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打造品牌专业,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学校成立了品牌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并由相应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全过程实施指导和监控。思想政治、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三门课程已顺利评选为省专业教学团队。三是教师改革教法,竞赛成绩喜人。6个团队参加职业学校教师职能力比赛,获省三等奖4个,市一等奖5个,并获得郴州市团体总分二等奖。语文教学团队3位老师参加郴州市思政课程比赛获得第二名;老师参加郴州市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四是普及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组织16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和7堂示范课,录制视频并分享至教学平台;13位老师参加湖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测评全部合格,其中优秀3个;教师培训学生,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获得省三等奖4个、市级20个奖;开展世界大学城空间建设评比活动,积极准备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的验收。五是对接企业,建设实训基地。学校与国美通信制造中心、深科技、兆驰集团、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佳丝曼等10余家企业密切协作,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按照“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并举、技能水平与素质提升并重”的思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重点培养和全员培训相结合”、“理论培养和下企业锻炼相结合”、“职业资格考试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四结合”培训方式,完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一是专家到校培训。邀请超星公司技术员、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陈承欢教授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专项培训;邀请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贺新元教授、莫兼学教授、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廖广莉教授为我校参加省职业能力比赛的教学团队教师授课、个别指导;邀请省普通话测试员石白雪老师为我校教师开展普通话专题培训。二是网络平台学习。组织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云培训,进行北湖融合团队的练习和答题,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专项培训,多渠道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全年老师参加国培线上4人次、线下9人次,省培线上255人次、线下94人次,市培线上94人次、线下5人次,区培线上726人次、线下179人次。三是教科研成果突出。教师荣获“湖南省第二届民族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个。学校教师主持课题,1个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和1个郴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顺利通过中期验收。教师论文评选,获省级奖28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5篇、优秀奖4个;市级奖3篇、区级奖4篇。北湖区教育局“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获奖4篇。
3.4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设有党委办、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学生处、教务处、实习处、教研室、成教办、总务处、招就办、职教中心、工会办等12个职能部门,立足常规,不断完善管理。一是严格教学管理。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公开课、示范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及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形成了由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系统、教学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调控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常规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教师常规月月检查通报制度、教职工上班打卡及请假制度。二是强化学生管理。学校严格执行《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等制度,认真落实《学生管理细则》,抓实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积极做好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和保护视力的引导工作;通过学生会、团支部和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继续采用子贵校园管理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三是严格财务管理。学校严格执行《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采购招标管理办法》等财经法规,保证收支业务的合法、合规、合理。不断优化《财务工作安全制度》《差旅费管理规定》等,真正做到了支出有据可查,收入来源合理的要求,确保了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四是规范后勤管理。学校以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为工作目标,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后勤工作。同时强化后勤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为教育教学正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五是深化实习实训管理。学校贯彻执行《实验员工作职责》《校外生产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加强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清洁卫生、安全防火等相关工作,确保实习实训正常进行。六是落实安全管理。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安全保卫制度和各种应急预案。定期对校舍、消防、用电设备等重点部位和环节进行拉网式清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面对疫情,积极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晨午晚检及零报告制度等工作,全力维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5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坚持“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的教育理念,开展德育工作。一是落实德育课程开设。学校开设有《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德育课程,去年按要求新开设《历史》课程学期末进行检测,成绩载入档案。同时劳动教育进课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磨炼身心意志。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化长廊、校史馆、图书馆,厚植德育土壤,辅之以电子显示屏、校园广播、校园杂志等强化以德育人的作用。班级板报定期更新、班会每周一主题,全年心理咨询室接受咨询200余人次,学生积极上进。三是推进团组织学生会工作。学生会设有13个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如检查学生日常出勤、班级卫生、寝室管理等。学校现有团员815人,校团委积极组织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推荐及校级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每月开展“校园之星”、文明寝室评比,每周开展政务纪律、政务卫生评比,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四是德育活动硕果累累。学校荣获湖南省青春健康工作先进单位、2020 年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我在抗疫中成长”文明风采德育实践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郴州市长沙银行杯“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朗诵比赛优秀组织奖。学生在“文明风采”活动中获省级奖6个,480班获省级先进班集体,1名学生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名学生获省级三好学生,欧小东老师获首届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最美班主任提名奖,3位教师获2020年郴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3.6党建情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党的建设。一是抓班子队伍建设,增强党建战斗力。学校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106人。党委采用“线上+线下”“集中+个人”等多种方式学习,订阅报刊、购买书籍及学习资料10余套,深化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各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到社区“双报到”等活动,做实“规定动作”,通过防疫抗疫、志愿服务等活动,做活“自选动作”。全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19次、支委会29次、“主题党日”活动23次、讲党课10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二是抓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党建推动力。开展“最美党员”优秀事迹报告会,表彰优秀党员8名;举行第36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号召全体教职工向16位区级、校级优秀教师学习。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党课3次;邀请市援鄂医疗队副队长曾拓业,市委党校讲师李双双作“讲好抗击疫情故事,上好铸魂育人重要一课”事迹报告;组织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4次。通过师德师风考核,与全体教师签订责任状等,严肃教育教学纪律。三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建保障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压实责任主体,履行“一岗双责”。学校纪委参与49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与实施,开展廉政提醒谈话53人次,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专项整改活动7次,节假日期间对党员干部提出纪律要求6次;严格监督落实《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事宜》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开展党纪法规学习和警示教育13次。四是抓党建带群团建设,增强党建凝聚力。积极开展“困难帮扶”“温暖关怀”等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与国美通信制造中心、深科技、兆驰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专业课程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学生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实习等方面建立了互动双赢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实操引进校园,如长沙佳丝曼美容美发公司为学校捐建了美容与形象设计实训室;苏州苏瑞膜公司把课程植入学校,在专业培训阶段委派工程师来给学生上课,弥补了学校实训资源的不足。学校与华翔致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学校准军事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根据教学计划,阶段性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学校派教师管理,企业派师傅指导,有效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学校安排了1079名学生顶岗实习、794名学生跟岗实习,所有实习学生均签订了实习协议,明确实习期间的权责、安全、保险、利益条款,切实维护学生利益。实习期间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管理学生,企业对学生提出考核评价报告,学生稳定率达98%。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每年为企业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2000多个技能型劳动力,用人单位满意度90%以上。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利用假期经营网店,销售本地特色产品,月赚上万元。
5.2社会服务
学校是省涉外劳务培训基地、省特种行业作业人员定点培训单位、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培训基地。学校共组织开展了SYB创业、企业职工、精准扶贫等职业技能培训715人次,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技能型和适用型人才。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郴阳花灯小调”教育传承基地,学校聘请“郴阳花灯小调”传承人陈小兵、周清华为客座教授,定期开展“郴阳花灯小调”的培训和讲座,培养了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5.3对口支援
学校继续对北湖区保和瑶族乡正冲村14户村民开展帮扶活动和电工技术培训,继续帮助安仁、桂东、汝城、宜章等四个扶贫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技能教育。帮助42名北湖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三年制学历教育培训,按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费补贴补助。选派1名骨干教师继续对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职业高中进行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2020年,学校财政拨款收入6333.9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资金为4909.7万元,实际支付3652.4万元,生均拨款经费1.0075万元;国有资本运营预算资金15.5万元;往来资金为1408.7万元。北湖区财政局投入我校中职免学费861.72万元。项目投入44.375万元,其中维修工程32.326万元,设施设备采购12.049万元。
表:经费情况表 单位:万元
来源 年份 |
财政经常性拨款 |
财政项目 拨款 |
财政免学费和助学金补助资金 |
举办者 投入 |
合计 |
2019年 | 3005 | 356 | 910 | 400 | 4941 |
2020年 | 3638.28 | 360 | 861.72 | 49.7 | 4909.7 |
北湖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先后出台了《北湖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在资金安排、人才引进、人事任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学校制定《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教师奖励与考评办法》《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支持学校根据专业需求、自主外聘能工巧匠、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7.特色创新
案例1: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我国定期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我校应时而动,把技能大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良好氛围,促进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二、方法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技能竞赛机制。学校不断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制度,坚持“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原则,使大赛规范化和常态化,做到年初有计划,过程有落实,工作有总结、学生参赛率高。
(二)结合大赛标准,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学校分析职业技能大赛规程,有针对性的整合专业基础理论,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并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如电子专业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项目专业上要求进行编程,专业组结合竞赛和人才培训目标要求,一年级便开设了C语言专业基础课。
(三)建立培养机制,储备竞赛优秀选手。学校从相关兴趣社团、技能节活动、校内实习实训三个方面选拔动手能力强、专业成绩好的竞赛学生。技能竞赛选手按梯队培养,参加过省、市技能竞赛的选手作为第一梯队,初次选拔进来的学生作为第二梯队,以此形成了“以老带新”“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技能节”常态化,营造良好竞赛氛围。学校每年举办技能节活动,通过宣传、初赛、复赛、决赛四个阶段,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为参加省、市技能竞赛选拔了优秀选手。学校每年都是承办市级技能竞赛项目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单位,积累了不少技能竞赛的经验。
(五)加强专业培训,带动教师队伍成长。学校多措培养技能竞赛指导教师。一是组织国培、省培及相关平台培训。如杨文方老师通过培训和考核成了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二是组织10多位教练老师到校企合作单位和实训设备供应厂家进行实践和专业技能学习。三是聘请专家开展相关校本培训,使技能竞赛有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六)落实后勤保障,不断改善实训条件。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结合技能竞赛项目设备的要求,各部门相互配合及时做好了技能设备的采购和耗材的补充。学校投资106万元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室进行改造升级,投资13万多元购买了零件测绘技能竞赛项目比赛软件,满足了实训要求。
三、主要创新点和成果
(一)我校技能竞赛成绩都名列全市前茅,连年评为市级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单位。2020年省、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我校取得省级奖17个,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市级奖20个。12名应届生因竞赛成绩优异免试进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郴州市高新区第一届技能大赛电工技能项目竞赛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二)学校积极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评价组织试点工作。申报了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培训评价组织、9个工种的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深入推进职业院校“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金税财务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省教育厅审定的第三批“1+X”证书试点。学生915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证率98.3%。35位教师获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师型教师比率进一步提高。
通过技能竞赛,企业和社会更充分地了解了学校和学生,为学生搭建了优质的就业平台,以及进一步升入高职院校学习创造了条件。